第135章 看看上面怎么说的-《我在大唐当赘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自从赵尘来到长安,整个长安是被赵尘搅得风卷残云一般,而且最为关键的是,他们世家的日子不太好过啊。

    他们也是接到了一些风声,说是赵尘在科举试题里,好像写到了针对他们世家的举措,但具体是什么举措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   所以,他们遇到赵尘,自然就有种危机感。

    可这一次,非但没有打压赵尘,还让赵尘出了风头。

    崔纶皱着眉头,崔元褚说道:“父亲,不如问问其余人。”

    “可以,我这就登门拜访一番。”

    崔纶又是去了其余几家,将来意一说,几家聚在一起,商量方法。

    “其实,我倒有一个方法,不过有些冒险。”

    其余人问道:“什么方法?”

    “简单,打蛇要打七寸,陛下为什么信任赵尘,那是因为赵尘的建议没出错,可如果,赵尘的建议出错了呢?此前他提出的以工代赈,也进行了一段时间,刚好我收到家族信息,那边的以工代赈,入不敷出,不如将这个情况,报给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谁去?”

    几人沉吟一番:“不如说动太子。”

    “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皇宫。

    李世民在书房批改奏折,中书省送过来的奏折,接连不断,包含了全国的情况。

    尤其是已经到了五月份,黄河汛期马上就到,从河东道等几个州的奏折来看,情况不容乐观。

    再就是救灾情况,以工代赈开展以来,的确是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,甚至比李世民想的还要好。

    第一个作用,就是成功迁徙灾民。

    一些灾民都有乡土情结,并不愿意搬迁,可运用以工代赈,能让他们主动跟着搬,因为来做工是能得到粮食和工钱的。

    而这个以工代赈,还能产生收益!

    本来李世民以为,需要各地官府和朝廷再度拨出银两,但修建工程,却需要各种材料,比如沙、木头,而这些对原材料的需要,反而是刺激了各地城市里的经济发展,官府的一些工坊接单后,赚的钱,竟然足够弥补支出!

    这就像是一个有益循环,李世民看完之后,不由感慨了一句:“赵先生大才,这其中的经济问题,真是值得好好研究。”

    他没记错的话,这个应该是经济问题,是赵先生经常提在嘴边的。

    也就是这个时候,有太监来通报,李承乾来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