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同以前一样,君臣两人相对而坐,只不过人还是那个人,但一切都已经变了。 亲自为白起斟了一杯酒,秦昭襄王开口说道。 “看气色,武安君好多了。” “王上今天,是送行酒?” “是走是留,皆看武安君心意。” 因为邯郸之战的大败,秦昭襄王强令白起三日内率军出征,这一次他没有再给白起推诿的机会。 对此,白起面无表情的说道。 “王上尽可放心,赵魏楚三国,目前国力不济,成不了大事。” “只要我守住河东,三国见无功,便自散而去了。” 然而对于白起的回答,秦昭襄王却并不满意,邯郸大败,在秦昭襄王的心里,已经认定了是白起的责任。 若白起肯听从王命,一开始就率军出征,邯郸也不至于大败。 所以,秦昭襄王冷冷的问道。 “武安君究竟为何要如此?” 这个问题白起想了很久,如今也有了答案,眼中满是复杂之色的看向秦昭襄王道。 “因为王上让白起心寒。” “长平之战你怪寡人?” 仿佛早就料到白起会这么说,秦昭襄王面不改色的追问道。 “长平一战,白起知道我王不能下诏,白起也毫无怨言。” “末将一生杀人百万,也不怕再多上这四十万条性命。” “何况,白起深知,此乃我秦国定天下之大策,可臣万万没有想到,我王对白起竟无一点体恤之情。” “一纸王诏,让白起心悲。” “一时间,白起竟不知为何人而战,为何君之臣。” “一时间,我王令白起置身于不仁不信,无情无义的境地。” “白起不明白,他到底犯了什么错,我王要如此待他。” 邯郸之战大败,秦昭襄王为了稳住局面,将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降卒的事情,全部都推到了白起的头上。 不止如此,在秦昭襄王的王诏之上,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,竟然成了抗旨之为。 秦昭襄王命白起不得杀降,白起抗旨,这才导致了长平之战,四十万赵军降卒被坑杀。 一时间,白起成为天下人之公敌,人人唾骂。 第(2/3)页